太一道果 第437章(2 / 3)
要等待的时机吗?”
&esp;&esp;“是。”后方的青年道人点头道。
&esp;&esp;这青年身穿一袭白色道袍,剑眉入鬓,眉宇间自有一股凌厉之色,头不结道髻,长发随意披散,泛着一股白金色泽,如同精钢般。
&esp;&esp;“勾陈主人间兵革,我欲晋升勾陈,此时正是良机。”
&esp;&esp;青年道人言语如剑鸣,带着一种奇特的铿锵,凌厉锋芒随声而现,四周草木山石境界镀上了一层钢铁色泽。
&esp;&esp;“但你不会成功。”
&esp;&esp;前方的道人轻声一叹,“贫道当年西行,坏了那狂人的肉身,阻道觉者,这两位,甚至还有业如来,他们都不会让你晋升成功,其余的三品道友,也不会坐视。”
&esp;&esp;“那师尊呢?”青年道人不为所动,反倒问起了一个与以上没有出现在前言中的人。
&esp;&esp;“师尊这些年隐居山林,鲜少出手,但每一次出手,都是阻人晋升二品。当年击杀龙宫之主,使青龙道果流落九州,百年前西行,转战万里,先坏那姬氏狂人的肉身,后又与觉者论道,乱其心而阻其道,这一次,是否又要对徒弟出手?”
&esp;&esp;道人言辞之尖锐,直指前方那人之过往,而前方的道人,后者的师尊,却在此刻陷入了短暂的沉默。
&esp;&esp;少顷,他淡淡说道:“不会。”
&esp;&esp;“多谢师尊。”
&esp;&esp;青年道人行了一礼,便径直转身,就要离去。
&esp;&esp;似乎他来此,就是为了这两个字。
&esp;&esp;只是在他离开之前,一道流光从后方射来,划过一个弧度,来到青年道人身前。
&esp;&esp;道人定睛一看,是一玉简,上有数个大字——《九天荡魔真诀》。
&esp;&esp;“你一直不来,贫道也不好舔着脸送去,今天难得见一面,正好将此物给你。”
&esp;&esp;后方传来淡淡之声,让青年目光微动。
&esp;&esp;“谢师尊。”
&esp;&esp;他低声说着,却比前一句谢有温度多了。
&esp;&esp;随后,青年道人收起玉简,又是行了一礼,径直离去,只留下他的师尊还留在山崖上,看着天空。
&esp;&esp;“若是你再等个三年,也许还有晋升成功的机会,可惜你不愿等。”
&esp;&esp;当世六强中最为年长的道君看着天空,轻声道:“罢了,便让贫道看看那两位道友这些年来长进了多少吧。”
&esp;&esp;他的目光似是穿过时空,左右眼眸中分别倒映出一黑一白两道身影。
&esp;&esp;······
&esp;&esp;······
&esp;&esp;时至黄昏,梁州卢川郡。
&esp;&esp;一个守城的士卒抬头望天,看到了有云气自空中划过,当即摇了摇身旁打瞌睡的同伴,道:“大郎你快看,有祥瑞!”
&esp;&esp;同伴被摇得差点磕到城墙上,好不容易站定,没好气地道:“屁的祥瑞,这过小年的,外头还在闹水患,我们还得守夜,我看不是祥瑞,倒像是恶兆。”
&esp;&esp;话虽如此,他还是忍不住好奇心,顺着同伴的手指看去。结果就看到那像是一面大旗的云气遥遥划过天空,其下方,正有乌泱泱的人群在接近。
&esp;&esp;那人群当真,还竖着几杆大旗,上书“太平”二字。
&esp;&esp;“太平教!”
&esp;&esp;大郎扯开嗓子,拿起手边的铜锣便是一顿敲,“太平教来了。”
&esp;&esp;昏昏欲睡的环境顿时被打破,一对对士卒持着弓弩上城墙,还有一道白气突然冒起,本地的郡守从中行出。
&esp;&esp;“果然是太平教的妖人。”
&esp;&esp;郡守张盘有修为在身,一眼就看到了那一杆杆军旗,当即就下令,让弓箭手准备,随时射箭,将床弩拉开,搭上一根根刻着符文的弩箭,更派人召集城中的修行者。
&esp;&esp;可等到片刻后,那乌泱泱的人群近了,他勃然变色。
&esp;&esp;老人妇孺,乃至伤残者,乌泱泱的人群怕是有二三十万,衣衫褴褛的,一看就是难民。
&esp;&esp;太平教攻破了岳陵城,也聚集了更多的难民,眼下就有部分的难民来到了此处。二三十万的人潮,如同水灾时的洪水般向着郡城涌来,本已经要松手的弓箭手忍不住将弓箭垂下。
&esp;&esp;“放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