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32章(2 / 2)

加入书签

去了。

他像个身在曹营心在汉的二五仔,做贼心虚地四处看看,又压低了声音问:“刚刚我声音应该不大吧?”

好像在搞什么卧底的戏码。

要不是江枕玉知道自己的爪牙还没有延伸到这么远的地方,他真的会以为应青炀是边疆军不知道何时发展出来的下线。

江枕玉回忆了一下应青炀的音量,“……不大。”

半晌,江枕玉没忍住,他问:“你对那位的评价,是不是有失偏颇?”

应青炀喉咙里咕噜了几声呜咽,他支支吾吾似乎不知道怎么开口,“反正……我就是觉得太上皇是个好人。”

江枕玉从不会昧着良心给自己说好话,所以他道:“我方才应声,是因为陈叔说的确有其事,单看这些事迹,他的确不能称之为好人。”

应青炀显然不这么认为,“坑杀贼寇是因为琼州城被敌军合围,为了以少胜多保下一城百姓不得已而为之。”

“边疆军纪律严明,军令如山,一是强兵之计,二是保护百姓不受侵扰,三是收拢人心。”

应青炀说的这些曾经的琼州人人皆知,只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,世人对太上皇的评判逐渐变了味道。

应青炀不明白江枕玉为何不依不饶,从前总能理智分析对错的人,如今非要说几句太上皇的错处来,“江兄你明明都懂的!”

江枕玉终于沉默了。

他当然懂,没有人比他再清楚不过当年的每一道军令为何颁布。

江枕玉攥了攥拳,长叹一声,“你只听过传闻,少时又受他影响生活拮据,缘何这般盲目信任?”

应青炀嘴唇嗫嚅,不知道该如何做声。

他有时甚至都不理解,命运为何总是这般会开玩笑,两个在某些方面高度的相似的人,却偏偏生来便立场对立,你死我活。

受此限制,应青炀从记事起,无数人在他面前否定太上皇的所作所为,就好像连着他自己的一部分也在时刻遭人唾弃。

应青炀并不喜欢自己的身份,自己的名字,以及由此延伸而来的一切。

可他因此所得到的关爱并非作伪,在他十九年的人生中占据了绝大多数篇幅。

应青炀没有勇气,也时常觉得自己是个懦夫。

他从不觉得自己身为前朝遗孤,就一定要走上一条所谓的复辟之路。

大梁已经立国十年,即便他为此筹谋多年再度掀起战火,无论鹿死谁手,终究是百姓在无端遭受战火。

谁登临帝位,谁手掌大权,真的那么重要吗?

应青炀经历过和平的时代,又侥幸死而复生,“活着”在他这里永远是最重要的。

然而他这般满心苦闷,却没有办法一一对江枕玉言明,便只能说一半藏一半,言语间俨然是个太上皇饿忠实拥趸。

他小声嘀咕:“你说有没有一种可能,他上辈子救过我的命?要不我怎么总会有这种想法?”

两人都知道这是胡说八道。

江枕玉道:“没有必要将他想得太好,说不定以后会后悔的。”

虽说这些曾经军营里的事能传遍大江南北,少不了江枕玉本人的授意,推波助澜,直到今天。

但他本人也从不无辜,从他决定自琼州起兵开始,就已经“纯善”二字搭不上边。

应青炀直接原地蹲下了,开始耍无赖,“总之你不能像长辈们一样说那些话,我不喜欢听。”

他蹲在在,手一点点拔着地上的荒草,像个阴郁的蘑菇。

他回头看向江枕玉的方向,威胁似的呲了呲牙,“你要是不同意,我就生气了!”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