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208章日军的战略(3 / 4)

加入书签

&esp;&esp;于是我们很多将领就沾沾自喜。认为我们比德国人干的毫不逊色。

&esp;&esp;其实占领南京和占领巴黎,其战略效果完全不同。

&esp;&esp;对于支那而言,即使我们占领了全部的城市和铁路沿线,抵抗也不会停止,支那军队会在山区,在远离城市和铁路沿线地区继续战斗。

&esp;&esp;它的国土面积提供了极大的战略纵深,有着极为广泛的回旋余地,而我们却会陷入被动。

&esp;&esp;我们有限的兵力和资源,会入不敷出,无法经受长期的战争消耗。

&esp;&esp;我曾读过共党的领导人,撰写的一篇文章《论持久战》,并深受启发。

&esp;&esp;此人提出了中日战争的三个阶段:

&esp;&esp;第一个阶段,是我之战略进攻、敌之战略防御的时期。

&esp;&esp;第二个阶段,是我之战略保守、敌之准备反攻的时期。

&esp;&esp;第三个阶段,是敌之战略反攻、我之战略退却的时期。

&esp;&esp;在第一和第二阶段中主动地、灵活地、有计划地执行防御战中的进攻战,持久战中的速决战,内线作战中的外线作战。

&esp;&esp;百团大战无疑就是第二阶段中,八路军对于论持久战理论的实践。”

&esp;&esp;论持久战,是兔党在三八年,抗日战争研究会上,领袖人物发表的演讲。

&esp;&esp;是关于中国抗日战争方针的军事政治著作。

&esp;&esp;针对中国果党内部分人的“中国必亡论”和“中国速胜论”,以及兔党内部分人,轻视游击战的倾向。

&esp;&esp;系统地阐述了,中国实行持久战以获得对日作战胜利的战略。

&esp;&esp;文章是公开发布的,许多日军高级将领都看过。

&esp;&esp;山本一木不但仔细读过,还做了较深刻的研究思考,得出了一个极为悲观的结果。

&esp;&esp;筱冢义男听出了其中的意思,开口询问道:“山本君,在你做出了这些评价后,我是否可以理解为,你对于战争的前景是极为悲观的吗?”

&esp;&esp;经历了百团大战的失败,司令官阁下不知何时就要调走,山本一木颇有一种破罐子破摔的冲动。

&esp;&esp;他直言道:“长官,恕我直言,按照这种方式打下去,我持悲观态度。原因很简单,我们缺乏两线作战的本钱。

&esp;&esp;我不知道统帅部为何做出如此愚蠢的决策?请原谅,也许我用词不当。”

&esp;&esp;在一九四零年,随着德国闪击法国,国际形势剧烈变化。

&esp;&esp;九月份,当日本宣布正式加入轴心国后,就把自己彻底放到了与美、苏、英法等大国的对立地位上。

&esp;&esp;三九年与苏联在诺门坎发生的直接军事冲突,打断了陆军北上,与德国夹击苏联的战略。

&esp;&esp;而与英美的摩擦,美国宣布废除了日美通商条约,使得日本更加地认识到通过南进,获取资源的重要性。

&esp;&esp;随着丹麦、挪威、荷兰、比利时、卢森堡、法国,等一系列国家向德国投降,英军撤出欧洲大陆,且本土也面临着入侵的威胁。

&esp;&esp;协约国的不堪一击,极大的刺激了日军的侵略欲望。

&esp;&esp;他们看到资源丰饶的南洋一带,已经成为英、法、荷兰等国家,无力防御的真空地带,是千载难遇的难进良机。

&esp;&esp;于是海军叫嚷着“不要误了公共汽车”,准备趁英法之危,在南洋趁火打劫。

&esp;&esp;日本军部估计,德国很快会进攻英国,欧洲战争会在短期内结束。

&esp;&esp;因此军部不少上层决策者都认为,即使在中国事变未得到解决之前,也应当不失时机的断然南进。

&esp;&esp;南进,已经成为了日本的基本国策,和新内阁的施政纲领。

&esp;&esp;在未来几年,驻华日军兵力的收缩,削减兵力规模,是几乎可以肯定的一个事实。

&esp;&esp;更少的兵力,去面对抵抗越发强烈的敌人,失败似乎已经是注定的事实了。

&esp;&esp;山本一木此时,颇有一种世人皆醉我独醒的悲凉感。?

&esp;&esp;他很想告诉军部的那些大人物,你们这样不会带来最终的胜利,只会把国家拖入深不见底的深渊。

&esp;&esp;然而,不会有人听他一个小人物的想法。

&e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